為生命護航,讓民心更暖。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是一項針對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實行的民生救助政策。2016年,本著為百姓辦實事、解難題的初衷,錦州市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中心應運而生。多年來,道路救助基金的及時墊付使受害人得到及時搶救,給受害人家庭帶去了溫暖……
順民意
迅速建起“生命橋”
2017年2月,錦州市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中心接到一個女孩的求助電話,稱其父親因交通事故在錦州市第二醫院進行搶救,但其全家均為農民,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根本無力應對,目前已停藥,父親隨時有截肢的可能。
“這個案例發生在道路救助基金項目正式啟動不久,女孩當時的無助讓我印象深刻。”錦州市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顏德志告訴記者。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是一項針對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實行的民生救助政策,主要用于墊付道路交通事故傷員的搶救費用及道路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中死亡人員的喪葬費用。
2016年,在錦州市委、市政府及錦州市公安局的精心部署下,成立了錦州市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2017年1月末,隨著《錦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細則》和《錦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工作規范》的陸續出臺,錦州市道路救助基金項目正式啟動。
為便民利民,使市民可以就近申請和辦理道路救助基金手續,2017年2月初,中心決定按所轄區域劃分設立14個救助基金工作站,在義縣、凌海、北鎮、黑山、高速、主城區的14個受理網點全部鋪設到位。
“中心成立至今,共墊付道路救助基金1082筆,金額達3023萬余元。每一筆數據都是對這項新興惠民政策的肯定,也是對中心每名民警工作的認可和激勵。”顏德志如是說。
解民憂
危難時刻“救命錢”
“道路救助基金是老百姓危難時刻的‘救命錢’,為方便群眾,我們不斷簡化辦理流程,通過調研,反復研究調整墊付流程,并先后4次設計修訂法律文書,由原有的8份法律文書縮減成1份,努力縮短辦理時間。”顏德志告訴記者,目前,中心墊付辦理全程僅需2個工作日(不含傷者所申請的72小時墊付時間),真正做到了將節約的時間放在搶救和護理傷者上。
與此同時,錦州市各醫院均成立了由主管業務副院長牽頭的墊付領導小組,在醫院的“綠色通道”基礎上,又開通了“救助基金墊付綠色通道”,墊付聯絡專員負責每個流程的業務,確保受害人到達醫院搶救的第一時間幫助受害人或其家屬完成醫療機構的各項墊付流程,協助受害人及其家屬向道路救助基金申請墊付請求。
惠民利
創新服務“減梗阻”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工作是一項服務于社會大眾的工作,是政府的一個窗口,要和老百姓面對面地接觸。對于每一項救助申請,中心都要認真審核,調查核實,做到資料齊全、手續完備、內容真實。”顏德志介紹說。
“墊付的情況是復雜多樣的,我們通過以情感人、調解介入、凍結賠付、訴訟追償等方式,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追償方法,確保救助基金的健康運行和良性循環使用,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及時救助。”顏德志說,中心追償道路救助基金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方法,通過實踐證明具有很強的應用性。
為進一步提升群眾知曉率,接受監督,更好發揮道路救助基金作用,中心還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發放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對道路救助基金的意義、墊付條件、墊付流程進行廣泛宣傳,把道路救助基金這項惠民政策帶進小區、街道,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