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長安網訊 近年來,丹東邊境管理支隊新港邊境派出所積極探索“黨建+社會治理”新模式,通過組織聯動、資源整合、群眾參與,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
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動能”
在新港邊境派出所轄區,有一支“紅色宣傳隊”。這是新港邊境派出所聯合社區黨員成立的普法隊伍,他們經常深入小區宣講反詐、禁毒知識,還組織老黨員擔任“鄰里調解員”,化解家長里短矛盾。
新港邊境派出所黨支部將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與轄區街道、社區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通過聯合開展主題黨日、專題黨課、紅色教育等活動,增強黨員凝聚力。 “過去社區和派出所溝通聯系少,現在共建單位之間我們活動一起辦,有問題一起談,黨員發揮作用更明顯了!”銀河社區黨總支書記這樣說道。通過組織生活聯過、黨員隊伍聯建,派出所成功將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社會治理的“前沿堡壘”,帶動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打造群防群治“平安聯盟”
針對警力有限、治安盲點多的難題,新港邊境派出所創新整合社會資源,將物業保安、企業內保、快遞小哥、環衛工人等群體納入“平安聯盟”,賦予他們“治安信息員”職責。通過培訓上崗,這些“編外警力”在巡邏中發現隱患、在送件途中收集線索、在清掃街道時留意異常,成為派出所的“眼睛”和“耳朵”。
2024年以來,“平安聯盟”累計提供有效線索120余條,協助破獲案件20余起,轄區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5%。一名快遞員說:“戴上‘平安志愿者’袖標,感覺責任更重了,能幫街坊鄰居做點事,特別有意義!”
搭建警民互動“連心橋”
派出所堅持“開門搞治理”,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傾聽民聲。線上建立警民微信群,定期發布治安動態、征集意見建議;線下舉辦“警民議事會”“向群眾報告工作”等活動,邀請居民代表評議公安工作。針對群眾反映的拉車門盜竊高發問題,派出所指導物業增加監控設備,共同開展夜間聯合巡邏,案件環比下降60%。
多元解紛筑“第一道防線”
為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派出所推動成立“港仁之家”矛盾糾紛調解警務室,聯合司法所、律師事務所、法院等部門,成立了“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對家庭糾紛、勞務爭議等矛盾,采取“民警+律師+人民調解員”協同調解模式,實現“一站式”化解。
2024年底,某工地因薪資問題引發涉及眾人的糾紛。調解中心迅速介入,聯合勞動部門厘清責任,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協議。“多部門一起調解,效率高、結果公,我們信服!”農民工代表表示。今年以來,轄區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8.5%,未發生一起民轉刑案件。
繪就幸福家園“新圖景”
今年春節過后,派出所牽頭成立“藍袖標巡邏小隊”,由民警帶領志愿者開展治安巡邏、文明勸導,每周三次對街巷、市場攤點等重點區域巡查,到目前,累計清理小廣告2000余處,糾治不文明交通行為300余次,處理噪音投訴150起。沿街商戶李阿姨點贊:“現在占道經營少了,晚上喝酒鬧事的也不見了,住得特別踏實!”
在黨建引領下,新港邊境派出所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從“單打獨斗”走向“多元共治”,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預防”。所長劉向豐表示:“我們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平安成為轄區最溫暖的底色?!?nbsp;
編輯:于津津
校對:劉清
責編:邵小桐
審核:杜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