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燈”誤導消費者,可沒有“生鮮燈”,肉類還是被“美顏”了,原來是商戶穿的圍裙也能反紅光。為了堵住監管漏洞,檢察官開始行動。
辦案人:張睿
職務: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人民檢察院員額檢察官
眼見是否真的為實?農貿市場里,賣相普通的蔬果肉類在泛著特殊色溫的“生鮮燈”加持下,瞬間成了光鮮誘人的“賣家秀”。別看只是一盞小小的“生鮮燈”,背后卻是事關食品安全的大問題。
“明明購買時看著很新鮮的肉,拿回家就像‘卸了妝’變了樣。”近日,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人民檢察院收到“益心為公”志愿者反映的公益訴訟線索。接到舉報后,作為公益訴訟的承辦檢察官,我與同事第一時間開展走訪調查,發現轄區內某早市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的商戶在售賣生肉過程中身穿粉紅色防污圍裙,利用照明燈光照射在粉紅色防污圍裙上所反射出的紅光,使生肉真實色澤產生明顯改變,誤導消費者。
經過分析研判,我們認為此行為已違反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第七條第二款之規定:“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
經過調查核實后,我們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及時開展整改工作,堵塞監管漏洞,嚴把食品安全關。
年關將至,為確保春節“飯桌上的安全”,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我院與轄區市場監管局聯合,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生鮮燈”專項整治行動,對轄區內11個農貿市場、大型生鮮超市進行走訪摸排,對摸排中發現的使用“生鮮燈”等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督促整改。走訪中,通過“面對面”釋法說理等方式,向經營者釋明使用“生鮮燈”的危害與法律后果,強化經營者的誠信經營意識。
為了助力解決社會治理中的“大問題”,我院還與轄區市場監管局開展座談磋商,共同印發《關于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領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工作意見》, 建立了 “工作聯動信息共享”“案件線索移送”“調查取證協助”“行政執法監督告知”“案件專業咨詢協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通報”六大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切實辦好民生“食”事,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